肇源得天独厚的“粮仓”地位,成就了其现代粮食物流产业。
从传统到现代,物流业已然成为肇源的主导产业。
这是一张你再熟悉不过的地图,就像你的掌心,你熟悉它的每一条纹理,明白每一条纹路的走向,因为它就在你的心里。
这又是一张你陌生的版图,被全新建构的这个版图,承载了全新的内涵,也就呈现出了另一种意义。
每一个区块都有属于它的颜色,每一区域都拥有区别于其它的属性。它的色彩斑斓正好是大庆接续产业的繁花似锦,它们组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大庆地方经济的版图。
这张被产业重新建构的地图,依然是一条鲜活的“鲤鱼”,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起步端,做着“龙门一跃”的姿态。
这是一个被认证的事实:无论未来城市经济依托哪一项支柱产业,想要撬动产业崛起,必须先打造起一个服务于企业的“支点”,现代物流无疑就是这个“支点”。
因为企业时刻置身于产、供、销国际市场大链条中。谁能灵活掌握原料、产品间的“输”与“送”,做到流速快,成本低,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
从传统的货运站点到现代物流园、从中转运输到铁海联运……肇源正在经历从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的嬗变。
打造北粮南运的一个点
在全国铁路系统内标准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将成为东北最大的粮食、煤炭、建材、石化产品集散中转物流节点。
1月10日,天空中飘着雪花,气温也明显下降。新肇火车站站长李方明丝毫没有感到寒意,整整一上午,他奔走在站台里,指挥工人装运货物,汗水已经打湿了棉衣。
李方明来新肇火车站已经7个年头了,他从来没有像这几个月这么忙过。不但没有周末,每天坐在办公室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他说的“这几个月”是指2011年10月14日新站现代粮食物流中心投入使用至今。
虽然忙碌,但李方明的精神头儿十足,他觉得忙得有价值,更有希望。
2006年,国家发改委和铁道部将肇源新站定为战略装车点,大庆以及周边的粮食和其他物资,开始向这里聚集。
肇源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重要节点,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赋予了它黑龙江省物流经济“桥头堡”和大庆对外开放“南风窗”的特殊地位。
肇源,水、草、田三分天下,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1年粮食总产量实现35亿斤。周边300公里运输半径以内27个市县的粮食产量达300亿斤,水稻、玉米、高粱、绿豆、花生、谷子是主产作物,这些粮食品质上乘,是粮食采购商首选的采购地区。丰富的原料基础,为肇源县发展粮食物流创造了独有条件。
战略装车点的良好交通区位优势,为肇源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然而,新肇火车站每年只能承载货运量35吨,由于皮革工业园区、新站粮食产业园区等企业的入驻,物流明显增加,现有运力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有优势是肇源之福,不能让这样的优势白白浪费。
2008年,肇源抓住了国家和省政府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和推动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的机遇,结合地域物流产业发展基础,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建立肇源县新站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项目的申请,并顺利得到批复。
许晓峰,肇源粮食局局长,建设新站现代粮食物流中心的具体工作落到他的身上。
“我们想借此打造北粮南运的物流节点,是一种全新的模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许晓峰说,虽然战略装车点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但依然处于传统货运阶段,必须进行提升。
这个项目受到沈阳铁路局的关注,他们决定投资2.9亿元启动这个项目。2011年6月9日,肇源新站现代粮食物流中心破土动工,9月28日主体交工。
100天,一座现代物流中心初具规模。新站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占地20万平方米,建有3万平方米铁路罩棚和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粮食烘干设施等,新铺铁路专用线1100延长米。在全国铁路系统内标准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并将成为东北最大的粮食、煤炭、建材、石化产品集散中转物流节点。
肇源新站实现了从传统货运到现代物流的嬗变。
资源聚集带来产业聚集
2010年运送粮食总量只有60万吨,去年达到了200万吨,而粮食物流中心启动三个月运送量就超过100万吨。与此同时,一家家粮食加工企业也向这里聚集。 |